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與多家西方銀行去年在中國大陸獲利大幅下滑,因新冠封鎖措施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得這些銀行對大陸營運事業終將迎接豐厚獲利的期望受阻。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從各銀行公布的數據來看,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高盛和滙豐公布旗下大陸事業在2022年虧損,摩根士丹利的獲利則下滑。
在大陸設有投資銀行的七家華爾街與歐洲金融業者中,摩根大通和瑞銀(UBS)是「唯二」在大陸有獲利的銀行;至於滙豐的大陸事業虧損情況較以往收斂。
西方銀行業者數年來在中國大陸投資小型、同時經常虧損的業務,寄望有一日能在大陸這個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站穩腳步、最終能獲利。然而,隨著美中關係惡化,數據顯示,西方銀行所打的如意算盤難以實現。
一位香港資深金融人士表示:「這些人在中國處處成長的時候建立了這些大陸業務…而且沒有地緣政治背景。事實是,許多已經變了。」
西方銀行業者在大陸表現不佳,與2021年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全球投資銀行締造了創紀錄的一年,七家投資銀行中有六家在大陸業務出現獲利,此前北京當局首度允許外國金融業者能全資擁有在大陸的業務。
公司文件顯示,上述銀行業者指出美中緊張局勢、新冠防疫限制措施、大陸的房地產危機、在岸股票交易減少、整頓的費用與激烈競爭是導致虧損與利潤稀薄的原因。
西方銀行業者在大陸的進展停滯,正值全球銀行評估在大陸的業務可能受美國制裁行動與華盛頓當局嚴加審查衝擊。這些銀行還接到大陸監管機構要求,必須限制主管薪資並延後發放獎金,以符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共同富裕」目標。一些銀行為了避免違反美國的制裁措施,已開始停止原本可能會讓銀行賺錢的業務。
例如一家西方投資銀行駐香港高層主管表示:「人工智慧(AI)是下一件大事,而在五年前,我們會花許多時間追蹤中國AI企業。但現在,這些公司最終可能會被列在美國的實體清單上。」
在中國大陸總共140家投資銀行去年賺進的人民幣3,950億(560億美元)營收中,上述七大銀行合計僅佔0.1%的營收。大陸事業單位不代表這些銀行在大陸賺的所有營收,原因是來自一些業務的獲利,像是為陸企提供在美國或在香港上市的建議所賺的收入,是納入其他地方的所得。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中國政治經濟學教授史宗瀚表示:「只要大型美國銀行能在中國大高淨值人士中建立他們的品牌,就可能擁有潛力,在中國10兆美元的資產管理領域大力發展他們的事業。」但他說,銀行要在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監管環境中運作得宜並不容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生意不好做 從高盛到大摩在陸獲利大減或虧損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