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已是矽時代正在上演的新戰局。長期培育我國半導體產業人才的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長張耀文表示,在台積電等企業「正直誠信」核心價值下,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步一腳印,適逢國際局勢巨變的機緣下,今日才能站在世界頂峰。
國際主流媒體早已高度肯定台灣實力,但讓張耀文更有感的是,今年2月他到美國佛州開會,當地計程車司機得知他來自台灣的第一個反應竟是:「你們要多生產晶片,不然我們會失業!」連美國基層人民朗朗上口都知道台灣之重要,甚至將「台灣與半導體劃上等號」。
張耀文表示,近年出版多本專書,闡述半導體的大時代故事,其中以克裏斯.米勒所著《晶片戰爭》(Chip War)最膾炙人口,它揭櫫的事實是,半導體是當今人類創造新科技和新文明的最核心引擎,晶片的運算力即國力,舉凡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5G/6G通訊物聯網、大數據、電動車、智慧醫療、無人載具、軍工武器等領域的發展,無法脫離半導體的技術。
因此半導體晶片猶如20世紀的石油,成為當今全球最關鍵的戰略資源,尤其在地緣政治驟起的新時代,全球化的產業供應鍊轉為區域化,得半導體晶片者得天下。有鑑於此,半導體的技術發展、產業模式、全球競爭和未來趨勢,成為全球最夯的顯學,在地緣政治角力下,台灣半導體前景牽動台灣發展,更發人省思。
張耀文表示,半導體的技術博大精深,產業分工極細,需要多元的文化做各項產業技術的最佳化,來縮短研發時程和降低製造成本,並以量產提升產品競爭力,因此各國難以在技術層面單獨全面領先發展,即使美國因綜合國力而具產業主導性,但先進諸國仍在多項技術各擅勝場。
例如美國強的IC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和設備;日本的化學材料、光學儀器和特用IC設計;荷蘭的微影設備;台灣的製造、邏輯IC設計和封裝測試;韓國的記憶體IC設計和製造等;各國擁獨特的智財實力和關鍵影響力,因此跨國產業聯盟和生態系的建立,對半導體技術和產業發展至為重要。這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會因關鍵技術和智慧財產的欠缺,受到以美國為首民主陣營的抵制而遭受嚴重挫折的主因。
再來看半導體供應鏈,張耀文以「既深且廣」形容,上遊為IC設計及EDA,中遊為晶圓製造、製程檢測、光罩和化學材料等,下遊為封裝測試、零組件和通路等。疫情致供應鏈大亂,台灣因擁有完整的半導體專業分工和產業聚落,意外成為冒出來的巨人,在產業鏈中掌握關鍵的地位,各國爭相拉攏,甚至合作取經,使半導體成為防衛台灣安全的矽盾。
世界因而看見台灣,但張耀文強調,我們不要被現在的光彩沖昏頭,台灣仍無足夠的實力叫板。晶片戰爭及美中科技戰下,台灣夾在列強之間,只能「dancing with the USA/world」,就像跳探戈,腳步不要亂踩,與美日歐好好合作,形成互補關係,並爭取最大的機會和利益;另再想方設法保有中國大陸市場。
他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諸多挑戰,第一是人才短缺及數理能力弱化;第二是地緣政治;第三是水電資源不足。這三大挑戰都會迫使台積電赴海外設廠。其中,人才培育是產業發展的根本,這也是日本半導體產業衰落主因,更是台灣半導體未來能否永續卓越發展的最大挑戰。
地緣政治挑戰更是嚴峻。應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國投資5/4/3奈米廠,量產時仍落後台灣一至二代,但「美國會只滿足於此嗎?一定會要求gap逐步補起來,」他坦言,在各國激烈的政治角力下,台灣半導體的絕對優勢終將會被瓜分。
但也不必過度悲觀。張耀文分析,台積電和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強的是生態系,不是三、五年可以取代;台積電再繼續長大,也必須到海外投資,這可視為國力和產業力延伸,到美國設廠,跟美國客戶更緊密結合,超越Intel;到日本投資,攻下日本影像感測器、車用晶片市場;將來若到歐洲設廠,也可以拓展車用和特用晶片市場。
晶片戰爭給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的啟示就是,生存唯一之道就是要有「無可取代性」,在產業鏈佔有關鍵地位,才有話語權。台灣半導體業是厚植三、四十年由產官學研通力合作所造就的堅實國力,未來發展亦應如此;半導體領域規模極大、分工極細,因此需要量多質精專才,做跨國跨域的協同合作,持續自主研發創新,秉持正直誠信的核心價值,建立扎實多元的產業和技術生態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名人書房/張耀文 看「晶片戰爭」演繹台灣未來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