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1季半導體進口額年比成長13%至154億美元,顯示在達到晶片自給自足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另外,在美中爆發貿易衝突後,在美國進口晶片市場中,大陸製晶片佔比在過去四年來萎縮三分之一,而台灣製晶片佔比則增加一倍。
根據Businesskorea報導,隨著美中貿易衝突加劇,陸製和台製半導體在美國進口市場中的佔比近年來此消彼漲。
南韓全國企業聯合會分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數據顯示,大陸在美國進口半導體市場的佔比在2018年至2022年間,已從30.2%降至11.7%;大陸在2003年至2018年間曾是美國的最大半導體進口來源國,到了2022年卻已跌至第四名,反映美國對大陸加徵關稅、採取美國技術出口限制等措施的影響。
在美國制裁大陸的同時,台製晶片在美進口市場佔比從9.5%大幅提高至19.2%,同期間排名則從第四躍居第一。南韓在2017年排名位居第三,同時維持排名直到2022年。該分析也發現,在美國在半導體等領域對大陸施壓之際,台灣、越南大為受惠。
另據彭博資訊報導,亞洲持續是美國主要的半導體供應來源。以進口額對來源國進行排名,台灣維持排名第二,首季出口22億美元晶片到美國,較去年同期的20億美元增加,在美國晶片進口市場的佔比達14.2%。報導說,台灣在晶片供應鏈中的角色更加喫重,因為許多從其他亞洲國家出口的晶片,最初都是在台灣或南韓製造。
依據彭博引述美國普查局的數據,馬來西亞首季在美國進口晶片市場中佔比排名第一,比率達21.1%,反映許多晶片封測廠都設在馬國的事實,不過馬國首季對美晶片出口額從48億美元減少至33億美元。泰國首季對美晶片出口增加近一倍至15億美元,相較下,大陸的出口進一步萎縮至7.1億美元,印度的出口則大增39倍至4.9億美元,柬埔寨也大增近五倍至4.99億美元。
越南和泰國如今合計佔美國五分之一的晶片進口額,兩國都受惠於美企尋求供應上的地緣分散化,以便減輕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帶來的風險。此外,柬埔寨、印度對美晶片出口暴增,削弱日本等國的佔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韓媒:美中衝突讓台灣在美國晶片市佔從第四衝上第一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