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當紅而左右逢源,但用高碳排電力,將使台灣被國際嫌棄。」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4日重申公開反對政府「2025非核家園綠能比20%」政策,點破直指台灣有三大能源迷思,台灣零碳排電力使用比已在國際是「放牛班」,再放棄核電將面臨高碳排危機。
台灣缺電議題扣緊民生,成為社會關心重點,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台灣不會缺電,台灣眼前的危機是高碳排電力比重。他4日出席台灣ICT產業全球供應鏈與環境友善布局座談會,談到半導體當紅而在國際間左右逢源,但高碳排未來將使台灣左右為難。
根據IEA(國際能源總署)報告統計,目前全球已使用零碳排能源比例來到39%,很快就將突破4成大關,但台灣2021年再生能源比6.4%,核能10.8%,兩相加總的零碳排能源比例17%,但這是國際水準的一半,「台灣在人均碳排與經濟產值碳排都落居放牛班,是倒數名次。」童子賢預警。
除高碳排電力將影響未來國際競爭力,台灣低廉電價也造成濫用,甚至變相出現電價補貼出口競爭力的現象。童子賢指出,台灣商用民生電價2.4~2.8元,南韓比台灣貴2~3成,日本電價7元,新加坡6元。
童子賢多次公開挺核能,核二廠2號機組近期退役,未來將只剩核三廠,約4~5%電力比,近期核三部分機組歲修,核能供電量直直落,他舉半夜曾查台電即時供電來源比,風力跟太陽能都為零,僅水力發電0.6%,等同於晚間超過95%電力是排碳電力,他直言政府規劃2025非核家園預估綠能比例20%,遠遠落後世界平均40%水準。
「全世界都難以用風光水力取代燃煤,這是全球的痛。」童子賢表示,目前無法不思考利用核能發電,他舉烏克蘭為例,戰爭打一年國內都仍有電力,是因為56%使用核能發電,而環保意識高的芬蘭也決定重啟歐洲最大核能機組,南韓更計畫從現在核能比27%提高至30~35%,德國也向法國買核電。
「連美國能源大國都仍維持20%核能供電比,40%的零碳排電力中,核能保持50%比重,這是發電黃金比例。」童子賢稱讚。
台灣長期用電量攀升,童子賢表示,台灣每年電力需求成長3%,5年預估成長15%,發展半導體及電動車產業,加上民生用電,未來要選擇燃煤、風光水還是核能?
他認為全球都面臨風光水力發電難以取代燃煤的痛點,地球暖化是人類的公敵,但核能不是,核一廠也可以重啟,他認為,核電廠實際發生問題的少之又少,台灣可以透過加強訓練及嚴謹制度去確保風險管理。
他也直言台灣社會有三個迷思,首先是綠電政策使然,社會對再生能源報喜不報憂,比方台電日前公布風光電中午供電比來到31.71%,或公布太陽能發電容量已經超越核能,童子賢表示,只抓日正當中的太陽能峰值去計算,其實這個峰值只能維持1小時,太陽能因為陰天或晚上無法發電,全年發電量平均只有15%。
第二個迷思是將綠能全面儲能代價昂貴。因為風光水力發電有間歇性,政策鼓勵投資設立大型儲能站做電力調節,鼓吹電力交易平台上採購儲能的電力,競標的價格讓本來2.8元一度的市電,最終以7.8元甚至10元賣出,價格翻數倍,看似是一門好生意,但童子賢也強調,這樣的電價非一般企業負擔得起。
他也認為,若再生能源電力比達20%,要大規模針對供電產值上兆元的綠電供電系統設置儲能會很貴,儲能電力要花綠電本身3倍價格去儲存交易,以台灣能源一年就要花上兆元來說,儲能成本真的太貴,只該用於關鍵珍貴之處,不適合大規模運用。
第三個迷思是認為核融合、小型核電站(SMR)、地熱及氫能可以解決眼前碳排電力問題。他認為氫能發電已經有很長歷史,但目前技術進展對發展零碳排電力仍緩不濟急,地熱發電則屬於一次性發電。
童子賢強調,核融合跟SMR都是「未來式」,是未來的夢,台灣現在要儲備人才,進行人才培育,否則一點基礎都沒有,若兩技術未來成功,台灣追不上就不妙了,但至少未來兩年內,核融合都還無法當成台灣發電來源,他預估,小核能至少要3~5年,甚或10年時間,2025年以前相信都不會成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童子賢:台灣零碳電力發展是「放牛班」 將被國際嫌棄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