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自問世以來,很多人對它的理解是對抗中心化或者說它能對抗中心化資產所面臨的風險。
可它到底對抗的是什么風險?它到底規避的是什么風險?
在我看來所謂的比特幣對抗或者規避的中心化資產的風險並不是指價格上的,而是指機制和原理上的。
實際上比特幣並不是人類社會第一個“去中心化”的資產。人類社會早就有並且存在了幾千年的“去中心化”資產:黃金和白銀。
黃金和白銀正是因爲它的去中心化、因爲它不需要任何中心化信譽背書,所以才能在人類社會早期被我們默默地用作貨幣。
在中國古代,實際上不少朝代並不把黃金、白銀當作流通貨幣而是只把銅錢或鐵錢當作流通貨幣的。但在那些朝代,無論官民卻又都默認黃金、白銀也是貨幣,在某些場合甚至更加珍惜黃金、白銀而摒棄銅錢、鐵錢。
不僅我國,世界其它國家在早期都把金銀視爲公認的貨幣。
然而到了當代,隨着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經濟增長一日千裏之後,人們發現再用黃金和白銀約束政府的發鈔已經不僅沒有正面作用,反而會有負面作用。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總統主動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
當然這個脫鉤還有很多其它的原因,但進一步深究,其實這種脫鉤也是時代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
雖說脫鉤是趨勢,但不代表脫鉤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而且脫鉤還帶來了新問題。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就看到了鈔票無節制的濫發。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在這種情況下回到金本位、銀本位嗎?
實際上依舊不可行或者說很難實行。
或者是機緣巧合或者是有意爲之,在2009年那個敏感的節點,比特幣誕生。
它一上线後,人們從它的機制上發現它的運行、轉账、發行等諸多方面不再受中心化機構的影響。這讓人們看到這種資產不會被隨意沒收、不會被隨意抹掉、不會被隨意發行、不會被隨意劫持。
它是一種完全迥異於傳統中心化資產的新資產。於是人們便喊出“比特幣能夠對抗中心化資產的風險。”
在我看來,這是比特幣所謂對抗中心化資產風險的實質。
可實質是實質,市場是市場。
這個實質市場买不买账呢?那恐怕最終還是要在市場中檢驗。
我們還是可以用黃金來舉例。
對黃金,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黃金是用來對抗通脹的”。
那我們仔細想想: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我們使用的貨幣一直在貶值吧?照這個理,我們是不是一直都應該买一些黃金?不說多,是不是至少應該平時有闲錢都應該拿一部分出來买黃金?
可我們有幾個人這么做了?
爲什么?
這裏面原因很多,但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總會試圖买一些比黃金收益更高的產品。而且如果我們仔細看黃金的走勢,過去幾十年相對很多其它的傳統資產,黃金的收益率是相當低的。
黃金最大的买家是誰?通常都是各國政府和大型機構。它們买黃金主要是爲了防範系統性風險,而即便如此,黃金在很多機構的資產配置中也不佔大頭。
所以我們不要把這種特殊屬性過於高估而因此影響我們對市場一般規律的拿捏。
前段時間當銀行們出問題、穩定幣脫錨時,我們看到比特幣、以太坊反而漲了。有觀點指出是資金开始湧向比特幣、以太坊避險。
我認可這種說法。因爲在那個特定場合下,比特幣、以太坊的避險屬性非常契合地發揮出作用了。
但我們能由此推及一般狀況,說:好了,這下資金終於看到比特幣、以太坊這種去中心化資產的魅力,开始要大規模進場买入了嗎?
我覺得不能。
在我看來這種對抗中心化資產的風險只是其中一個要素,除此以外還有更多其它要素是投資者會考慮的。甚至在很多場合下,不少投資者考慮其它因素會遠多於考慮它是不是能對抗中心化的風險。
在昨天文章中所舉的例子裏,當機構投資者手裏一把股票、債券、黃金、比特幣要急於出售變現時,它考慮的首要因素大概率是哪個最好賣先賣哪個以解燃眉之急,恐怕不會首要考慮哪個是中心化資產先賣哪個。
所以我們對“比特幣能對抗中心化資產的風險”要有一個客觀、實際的認知,要結合市場狀況和規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如何理解比特幣對抗中心化資產風險?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30351.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