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篇文章中,我講的都是Arbitrum的優勢和亮點。今天這篇文章我分享一下Arbitrum存在的問題和值得關注的地方。
第一個也是首當其衝的問題------我還是再次提醒一下大家:項目好不等於價格好。我們投資一個項目不僅要看項目本身的質量,還要看代幣的價格。
CRV的前車之鑑希望大家引以爲戒。
第二個是它最大的問題:代幣賦能。
目前的區塊鏈項目中絕大部分代幣都是有具體功用的。比如ETH和MATIC,它們不僅是系統節點在參與交易及區塊驗證時用來抵押的資產,更是用戶使用系統時用於消耗的燃料。
在這些系統中,代幣被充分的賦能,所以其價值能夠得到彰顯和市場的买單。它們是代幣經濟學在加密生態中的典範。
然而對第二層擴展系統來說,這一點目前還在探索的路上。
我們先看Optimism。
它發行的OP代幣僅僅只是治理代幣。
細心的讀者可以觀察一下:當我們在Optimism網絡中發起交易時,我們仍然使用的是ETH而不是OP作爲交易費。
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個技術上的細節:那就是不管是哪種方式實現的第二層擴展系統,它們最終都要將交易提交到以太坊,而這一步消耗的燃料一定是ETH。
所以用戶在第二層擴展中提交的交易必須要支付ETH。
對Optimism來說,理論上最優的代幣經濟學肯定是和ETH、Matic一樣,既作爲節點抵押也作爲交易消耗。
可爲什么Optimism現在不這樣?我猜測有兩點原因:
首先是技術和體驗上的。
假設Optimism用了OP作爲交易的燃料,那么它實現這種效果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用戶在提交交易時要同時支付兩種代幣:ETH和OP。
可如果這么做,假設我們是用戶並且是小白用戶,第一觀感是什么?我估計十有八九會想:怎么這么麻煩?甚至還會疑問:怎么除了收ETH還要OP?難道交易費比以太坊還貴?
這肯定是Optimism不愿意看到的。
好,不這么做,那就幹脆只付OP。
假如這樣,團隊自己就必須想辦法在技術實現中向以太坊支付ETH:要么預先在Optimism中預存ETH用於支付,要么設計一種機制把用戶支付的一部分OP換成ETH用於支付。
而這樣做在當下的技術條件下要么在操作上很麻煩,要么在技術實現上想取得很好的用戶體驗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幹脆目前先不去碰這一塊,暫時就讓用戶支付ETH好了。
第二個原因我認爲是和美國的監管有關。不管美國的監管當局最終會不會定義這類代幣爲證券類代幣,起碼現階段去頂風衝撞SEC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所以幹脆現在先不碰這個敏感話題。
因此,Optimism團隊最容易也最安全的做法在當下看就是把OP設計成治理代幣,不賦予它實際用途。
我認爲這個邏輯同樣適用於ARB,也適用於未來大概率會發幣的Scroll、zkSync和StarkWare。
不過,理論上我認爲這一塊未來是有很大可能改變的,因爲這裏面存在一個基本邏輯:
這些第二層擴展未來想要更健康、更安全的發展,它們必須走去中心化的路,必須將代幣引入大規模的節點(比如系統中的排序器、狀態驗證者等等)質押。
如果作爲節點質押的資產沒有價值,那么系統安全就岌岌可危了。而要讓質押資產變得有價值,最理想的賦能就是作爲燃料消耗。
所以這一點盡管當下還不理想,但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
那未來什么時候最有可能呢?
我認爲取決於美國SEC。
現在美國SEC把矛頭對准了以太坊,正在和以太坊周旋。未來當以太坊有個各方妥協並且都可以被接受的方案後,這些二層擴展包括ARB的代幣賦能或許就能掃清這個監管方面的障礙,开始一步步走向實踐。
說了這么多,那是不是ARB的代幣現在就完全無法賦能呢?
我認爲也不是,它可以採取迂回的做法。
因爲用戶在Arbitrum中要提交ETH作爲手續費,這些費用中一部分被用來給以太坊繳費,而另一部分被團隊保留了。團隊完全可以從其中拿出一部分對ARB進行回購銷毀。
這樣做看起來就比較折衷地解決代幣賦能的辦法。
總之,對Arbitrum生態我是看好的,我更期待我原本更看好的zkEVM和Scroll,希望它們要加油了。否則時機一過,就回天乏力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Arbitrum的代幣賦能邏輯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29232.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