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太坊被定義爲證券及對LSD的影響?
關於以太坊是否爲證券的話題主要是美國的監管部門在經常放話。我覺得即便美國監管部門真的想這么做,也不會那么容易就定性。這會有個比較長的博弈過程,甚至會走司法程序。真的到那一天,我相信會有個能讓大衆接受的妥協方案,所以不用太擔心這一點。
假如最壞的狀況,以太坊真的被定義爲證券,那LSD肯定就危險了。
近來美國政府整治了某家中心化交易所,主要是因爲它的質押業務有問題,涉嫌虛假宣傳。實際上我們經常看到的交易所動輒以10%、20%的理財收益引誘大家存幣賺利息的做法都有類似的問題。
這裏面暗箱操作太多了,所以對美國政府處理的這個案件,我反而是非常支持的。他們瞄准的是對虛假宣傳,高息拉儲的打擊。這種欺騙消費者的做法恰恰是這個行業的一個頑疾,而且應該整治。
2、踩雷安銀,將近8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看到這樣的消息,我覺得非常可惜。也再次提醒各位讀者,中心化交易所能遠離就盡量遠離吧。除了進行一些必要的交易,我真看不出中心化交易所的東西有什么值得留戀。
對這位讀者而言,不管未來還在不在這個領域奮鬥,我都希望他能跌倒再爬起來。褚時健老先生的故事可以看一看。老人家在古稀之年還能以大無畏的樂觀態度走出人生的低谷,這值得我們每個後輩學習。
3、OP和MATIC哪個更合適定投?
我更喜歡MATIC。我自己的OP在空投後第一時間就賣了,從此再沒买過。
OP團隊在一开始實際上是佔盡了先機的。在這種情況下,竟然被後來者ARB居上,並且兩者之間的差距還在不停擴大,這明顯說明就團隊運營而言,OP在前期是不如ARB的。
此外OP團隊在一开始上线時,爲了討好某DEX,特別把優先上线的特權給了那家DEX,甚至爲此還拒絕了其它DEX合作的請求。這種做事的態度和方法讓我感覺這個團隊似乎缺乏加密世界那種獨有的基因。
不過近來OP團隊推出的OP Stack倒是讓我覺得有新意,讓我對團隊有了一點改觀,會繼續關注他們後續的發展。
不過再強調一遍,不管OP如何,我對它生態中的項目倒是一視同仁的關注的。
4、以太坊和第二層擴展之間還需要跨鏈橋嗎?
跨鏈橋這個概念現在被用得很泛,有時候會被誤解。如果單純從“鏈”的角度看,從以太坊走到第二層擴展,它也算離开了以太坊,可以說這是跨鏈,只不過這種“跨過去”,一定會有對應的“跨回來”。所以還是會有這個“跨”。
但對側鏈或者兩個完全不同的鏈而言,“跨過去”則未必會有“跨回來”。
提問中談到的Polygon實際上是側鏈,它目前不是第二層擴展。但它投資了第二層擴展項目,很有可能未來會把MATIC用在它自己投資的第二層擴展項目中。
未來的以太坊和第二層擴展之間的“跨鏈”我覺得肯定會比今天高效、快速。
5、關於XEN
如果不是有讀者問,我都差點忘記我也參與過。
這個項目上线後基本沒有什么消息了,所以我沒有太關注它。如果未來還是這個狀態那估計沒戲了。
6、關於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支付
實際上這類應用已經有了,但用戶並不多。一是因爲監管問題,很難大規模鋪开;二是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用比特幣、以太坊支付,因爲很少有人愿意拿價格劇烈波動的代幣進行支付。
7、以太坊在有了二層擴展後,人們在以太坊上消耗的GAS變少,會不會導致以太坊又回到通脹?
我覺得不會。屆時一大堆第二層、第三層擴展都會出來,數量上十倍、百倍於今天的項目都會出來。到時候的以太坊雖然單看單個交易,GAS少了很多,但各類應用的總量會爆炸。以太坊上消耗的總GAS依舊不會便宜,甚至可能更高。
8、MATIC和MAGIC哪個定投價在1美元以下?
我個人的定價是兩個都在1美元。
9、是否還持有哥布林?
我目前依然持有哥布林,繼續看項目能不能熬過熊市。
10、比特幣上的NFT能否參與?
最近這股風潮很盛,但我沒有參與,主要是兩個原因:
首先論歷史意義來說,在以太坊之前,在比特幣和其它區塊鏈上就有了類似NFT的產物,所以論歷史價值,現在比特幣上的NFT比不上那些。
另外,如果把比特幣上的NFT作爲收藏品看,它確實有一定賣點,但這個賣點經不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很難講。
所以我沒有參與,但我保持對它的觀察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如何看待比特幣NFT?|疑問解答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25654.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