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主席對抗日战爭有一篇經典的分析文章《論持久战》。
這篇文章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爲它詳細對比中日兩國的基本條件、战爭的性質,根據敵我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轉變,對抗日战爭的特點總結了幾個基本的觀點:
一是抗日战爭一定會是中國人民取得最後的勝利,但這個過程不可能是速勝。
二因爲敵我力量的不對稱,所以抗日战爭的過程基本上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战略進攻、我之战略防御。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敵之战略退卻。
加密市場的行情周期和抗日战爭的特點在我看來有頗多類似之處:
首先,加密革命在我看來一定會成功,而這個成功一定會是以熊市-牛市的波浪行情持續推進的。但是每一輪牛轉熊、再到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每次這個周期的轉換至少需要三到四年。
之所以我說每一輪周期至少需要三到四年,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技術的發展和積累需要時間和沉澱。在加密市場,現階段的技術由於還極度不成熟,因此它的發展需要時間打磨。
二是這個市場由於是個毫無監管的野蠻市場,因此市場的氛圍和情緒波動極大:在牛市時市場有多狂躁,熊市中市場就會有多萎靡。市場想從熊市再轉爲牛市,這需要修復人們對市場的信心、重建人們對市場的期望。
尤其在本輪熊市中,相當數量的機構和散戶投資者都被三箭、FTX所牽連,這種負面影響要消除更需要時間。
以上兩點決定了市場的恢復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是以年爲單位進行計算。
市場既然有周期的轉換,那這種轉換是如何完成的呢?這就和《論持久战》中總結的規律頗有類似之處。如果我們把市場的周期轉換也分爲階段的話,大體上也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市場從牛市末期的瘋狂狀態急轉直下進入熊市。第二個階段是熊市的震蕩和磨底。第三個階段是下一輪牛市的逐漸冒頭乃至出現高潮。
在第一個階段,顯然絕大部分用戶被市場行情的急轉直下打得措手不及,但還沉浸在“市場還是牛市”的幻想中。
正如盧溝橋事變已經發生時,仍然有一些觀點還癡迷的認爲這僅僅是一場偶然的小衝突,而看不到日本已經蓄謀已久,正要开始全面侵華。直到南京淪陷,國民政府不得不遷都,大家才醒悟過來,噩夢已至。
而此時又輪到“亡國論”开始甚囂塵上。
同理,當在本輪熊市中比.特.幣、以太坊自牛市峰值跌去一半之後,大多數用戶才逐漸醒悟:熊市已至,遂不再對牛市抱有幻想。
而此時又輪到“加密已死”开始甚囂塵上。
記得去年4月,我朋友去海外參加若幹加密大會時和我反映:海外的衆多參會者也都有一種恐懼:覺得比.特.幣、以太坊都要完蛋了。
這種極度情緒化的狀態不僅僅是中國的投資者,而是全球所有加密投資者所共有的。
當我們意識到熊市已至,我們就自然進入到了市場的第二階段:熊市的震蕩和磨底。
這個階段是痛苦、煎熬和無助的。它是如此的煎熬,乃至於總有投資者期盼:
下個月會不會有牛市?明年會不會有牛市?某某利好會不會帶來行情?
正如抗日战爭在進入相持階段後,總有一部分人期盼奇跡出現:
日本國內爆發危機,某國即將對日宣战……
這些“奇跡”即便發生實際上在整體上也是無法動搖這一階段日本對中國的掌控的。寄望這些事件能迅速扭轉战局更是不現實。
同樣的道理,在行情發展的第二階段投資者期盼的各種“利好”也是無法根本扭轉熊市的震蕩和磨底的。
如果在這一階段,投資者太過於期盼從這些“利好”中獲利,從而耗費太多精力和時間捕捉這些所謂的“行情”,最終的結果極有可能是“獲利”沒抓到,本金反倒有可能損失。
所以我總是強調,我們不要太花精力猜今年會不會有利好、今年會不會有行情、今年會不會有牛市。
這一階段,我們要做的:最主要是積累資本、休養生息,然後積極探索未來的賽道,利用小資金去布局新生態、新玩法。
正如在抗日战爭的相持階段,國共兩黨都以養精蓄銳爲主,利用小股勢力殲滅日本的某些殘部或奪取日本控制薄弱的地區。
所以每次有讀者問我現在在做什么,我總是說我在堅持定投,然後關注一些新生態、新項目,但只用小資金去嘗試。另外我也和大家強調:養好身體、保住飯碗。
誰能熬過這個階段,誰就有極大可能在下個牛市中斬獲頗豐。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耗、可以熬。
這也是我們靠持久战熬垮日本的根本:以中國的地大物博熬垮日本有限的資源和軍力。
而到了抗日战爭的战略反攻階段,我們才看到最精彩的一幕:國共兩黨都开始積極搶佔日本撤退留下的地盤。
這也是我們熬到下一個牛市可以想象的場景: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積累和沉澱之後,接下來斬獲下一輪牛市的紅利就是手到擒來的事了。
所以我總是強調:現在熊市中這些小反彈和所謂的“行情”和未來牛市中的紅利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我們不要爲了這些蠅頭小利消耗自己的精氣神和資源,而要蓄積起來待到牛市再一舉斬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加密投資與矛盾論:不同階段的對策(四)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21547.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