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Vitalik Buterin等人發布了一篇名爲《去中心化社會:尋找Web3.0的靈魂》的論文,文內指出:
「現如今,Web3.0更多的是表達可轉讓的、金融化的資產,而不是對社會信任關系的一種編碼。然而,許多核心經濟活動,如無抵押貸款和建立個人品牌,都建立在持久的、不可轉讓的關系上。
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Web3.0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獨特且靈活的平行金融系統,爲金融交易帶來了一個復雜和开放的生態系統,然後,金融交易的經濟價值是由人類和他們的關系產生的。由於 Web3 缺乏代表這種社會身份的基礎元素,它從根本上依賴於它所要超越的中心化的 Web2 結構,因此復制了其局限性。」
而在此前,我們在《身份管理或成下一個千億市場?》一文中,介紹了DID之於Web2.0和Web3.0的重要性,提到了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去中心化身份體系)是一個亟待爆發的市場,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Web2.0下,數據隱私、所有權方面的矛盾激化;
二是原生Web3.0身份的缺位,而它作爲信任的先決條件,使得Web3.0無法支持現實世界普遍存在的活動,如確認身份的真實性、提供抵押不足的貸款、抵抗女巫攻擊(Sybil Attack)、一人一票的投票治理等。
今天,我們將把筆墨着重放於DID在區塊鏈下的各種實踐與探索,包括:
作爲Web3.0不可或缺的組件以及底層基礎設施,DID的價值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基於它產生的一系列應用,此時DID充當的是數據切入口和數據安全治理窗口的作用。Web3.0下的DID協議致力於解決DeFi、DAO治理參與、非機器人證明、NFT欺詐等多個鏈上痛點。
金融的核心驅動是信用要素,現代金融本質上也是構建在信用之上的各式玩法。區塊鏈僅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獨特且靈活的平行金融系統(DeFi),爲金融交易帶來了更开放的生態系統。
而DeFi最發達的是其信貸產品,但由於身份的缺位,很多DeFi借貸協議都需要超額抵押,因爲無法依靠信用評分來衡量借款人的信用度,而這也限制了DeFi協議獲得抵押或大額商業貸款等功能。
如果能通過DID,根據鏈上資產狀況和行爲數據等直接考量因素爲個人信用進行評級,並對照着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比如具有良好償債歷史的實體可以從借貸平台以較少或者無抵押品獲得貸款,以當前DeFi總鎖倉量已經突破1,100億美元的背景下,這將激發更多的想象空間,DID也能催生並支撐更多的DeFi產品和服務。
雖然區塊鏈的運用能夠幫我們追蹤特定商品的制作時間和流轉歷史,但卻無法爲我們追蹤社會出處,也無法提供豐富的社會背景,這導致了目前NFT領域在缺乏社會語境下,大量的濫用和欺詐,也迫使大多數的藝術家只能通過Twitter和OpenSea這樣的中心化平台來承諾稀缺性和初始出處。
通過部署DID解決方案,买賣雙方可以驗證創作者或特定數字藝術品,當然,這個應用範圍不僅局限於藝術,還可擴展至服務、租賃和任何建立在稀缺性、聲譽或真實性上的市場。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因共同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虛擬社區,通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投票來進行治理和協作。
隨着加密市場的不斷發展,DAO也逐漸成了鏈上項目發展的標配,是評價工會/團隊是否成熟的重要條件之一,配備DAO的項目也會讓用戶更加信任。由於DAO的治理是分散的,因此權力下放是DAO自治的關鍵,但由於缺乏個人唯一性的證明,這就使得一個用戶可以通過注冊多個錢包來累積投票權。
目前爲止,Web3.0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鏈上資產銷售或是空投召集新社區或爲社區賦能,但這樣做的准確性不高,很容易受到女巫攻擊。
目前圈內越來越多的項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前不久宣布推出治理資產 的跨鏈協議Hop Protocol,就表示爲了對抗女巫空投攻擊者,將計劃獎勵社區成員識別和報告女巫地址。可見,DID在這一方面的應用會有頗大的前景。
另外,由於多鏈生態的興起,鏈上身份不再是單鏈維度,更多提供鏈上身份服務的平台,也充當了身份聚合器的功能,允許用戶管理跨鏈身份,用戶在不同鏈上進行互動時,也可使用可量化的活動爲自己建立和完善鏈上聲譽及信用。
目前已經有不少協議在構建Web3.0下用戶通用身份的解決方案,如展示能力、價值或地位的身份概覽,包括ENS、POAP、CyberConnect、Lens Protocol,側重於賞金任務的Rabbithole、Gitcoin DAO、Layer3.xyz,也有非機器人證明,如BrightID、Proof of Humanity(POH),以及鏈上鏈下信用的身份協議,如Arcx.money、Project Galaxy、Reputation DAO等。
Project Galaxy構建了一個基於Web 3.0 DID系統,基本框架包括其應用程序模塊、憑證Oracle引擎和供开發人員(數據消費者)利用憑證的憑證API。由於憑證數據的使用將根據使用量收費,並且所收取的大部分費用將歸憑證數據管理者所有,因此當憑證在 Galaxy 的生態系統中使用時,此類數據管理者會獲得獎勵。
對於鏈上憑證,策展人可以提供子圖查詢或靜態快照。在鏈下,則已與 Snapshot.org、Twitter 和 Github 等數據源集成。
今年1月25日,Project Galaxy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融資,Multicoin Capital和Dragonfly Capital領投。
ARCx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評分協議,爲鏈上身份和基於信用評分的借貸提供支持。ARCx發行了一個名爲DeFi Passport的產品,根據每個Passport持有者的信用分來量化其鏈上地址的信譽度。信用分將通過分析持有者的歷史活動來確定。ARCx還建立了機器學習模型,對清算或未清算倉位的分類進行回測,以此反映鏈上活動和信用風險之間的相關性。
2021年,ARCx完成130萬美元融資,Dragonfly Capital、Scalar Capital和Ledger Prime領投。
Litentry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身份聚合器,可以跨多個網絡鏈接用戶身份。用戶可以通過它管理自己的身份,DApp可以跨不同區塊鏈獲取身份所有者的實時DID數據。通過聚合的跨鏈身份,使得區塊鏈項目能夠基於此提供專用的分級身份服務,以支持下一代Web 3.0服務。
Litentry可計算個人的信用評級,以促進DeFi分析服務。 通過 Litentry 在各個地址上匯總的所有鏈上活動數據,用戶可以通過提交IDO/空投白名單等活動的地址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生成證明。
未來還將繼續深入探索如基於用戶鏈上行爲的權重計算、風險評估、信用判斷、用戶價值計算等。
基於DID的Web3.0的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爲「主動性」、「數字最大化」、「多維度」、「去中心化」、「隱私爲主」這五大關鍵詞。
「主動性」即用戶擁有對數據的絕對話語權,掌握對數字身份數據的所有權、管理權和控制權;「數字最大化」是指將數字技術和解決方案集成到業務的各個領域;「多維度」即綜合考量,建立全面且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系統,防止欺詐和身份盜用;「去中心化」意味着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網絡結構和防篡改等技術特性,避免了身份數據被單一的中心化權威機構所控制;「隱私爲主」指的是確保信息安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最大化建立Web3.0的信任。
與中心化的身份不同,DID有着明顯的三大優勢:
把數據的控制權還給用戶,賦予所有者對其數字身份及使用方式的完全主權,就像用戶持有私鑰就意味着完全擁有加密資產一樣;實現數據的整合,用戶可以擁有一個包含所有信息並單獨管理的數字身份,而非由不同中心化平台管理的多個數字身份(如支付寶管理的支付寶账戶、銀行管理的銀行账戶、學信網管理的學歷認證等);通過DID,用戶可以安全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隱私數據,平台在獲取用戶授權時,不再需要掌握數據的全部信息,即可確認用戶身份,也就是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安全模式。當然,當前基於區塊鏈下的DID仍面臨以下四大問題:
對Web2.0而言,數據隱私、安全等問題,提出了數字所有權的剛需,而就Web3.0來看,當前鏈上用例的痛點,也使得去中心化身份成了最具潛力也是挑战性的領域。
DID的本質是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最大化地建立Web3.0的信任,基於DID的服務模式可以是非常豐富多樣的,而目前對於它的探索才剛剛开始。作爲Web3.0的核心組件,相信DID的發展也將與Web3.0一同演進,創造出更具價值的應用模塊,而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新的用例,爲大家帶來更多的一手資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DID在區塊鏈下的各種實踐與探索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2088.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