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Westar Labs
整理 | 白澤研究院
本文整理自播客節目【Deep·Web3】
本文要點:
什么是 Web3 的價值?
目前 Web3 價值的爭議在哪裏?
如何分析 Web3 的項目價值?
自我介紹
Tim Yang:Westar Labs 的創始人和 CEO。
Jiang Liu:Turing Company 聯合創始人,曾任 CSDN 主編、美團技術學院院長、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技術圈熱點的領先觀察者。
Jiang:
那么开始我們的第一個議題,Web3 的價值是什么?
我們看到對於 Web3 的評價大家會非常的兩極化,有一些人對待它就像是信仰一樣,你要是不同意它就跟你急眼,還有一些人就是完全沒有看懂它,又是投機又是亂來,國內的政策目前就是發幣的就是違法,Tim 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Tim:
我記得上個月在推特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大概意思是“有什么場景在 Web2 不能完成,必須在 Web3 完成的?”這個問題當時引起了很多的討論。
有一些人們認爲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合理,因爲 Web3 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去套用老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當然不會得出什么有意義的結論。
Web3 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有很多東西都是和原來的 Web2 服務不衝突,所以我們需要使用一個新穎的角度去看待 Web3 的價值,這個價值最多的可能就是數據所有權的問題。用戶在 Web2 平台產生的數據並沒有一種標准化的方式去獲取,也沒有辦法證明是用戶擁有的,也無法讓平台將這些權力過渡給用戶。
Jiang:
其實生產要素在經濟學裏面是很少的,比如說傳統的就是人力和土地等。但是怎么把數據也作爲一個生產要素,現在是非常困難的。打個比方,土地,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很好說,它可以通過契約去簡單的完成,但是數據的所有權和怎么使用,我看最近好多專家也在研究,但是也沒有什么特別清晰的觀點。
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哪個平台收集的數據,界定它們的歸屬權是非常困難的,當然有些人說使用隱私計算和多方計算來搞也是一種方案,但是從商業模式和產品格局的角度上來講,Web3 的數據所有權至少給用戶帶來了一種有效的數據管理方式,用戶通過授權可以產生一些價值,能在 Web3 市場上真正的交易。
這個交易不是說現在的市場上販賣的大型的數據集,一弄就是幾個 T 的那種,其實那種都是非常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出發點是個人,用戶個人愿意拿數據去交易,那可能從法律上才是真正合理的。這才是 Web3 中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
Tim:
補充一下,這也是 Web3 的一個非常有想象力的用途,但實際上它目前並沒有做到對所有的數據都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目前 Web3 僅僅是做到了一些非常小的數據的所有權的管轄,比如說數據資產,還有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轉账,區塊鏈能夠記錄用戶之間轉账的流水。
Jiang:
對,其實 Web3 最早、最能體現價值的產品是比特幣,比特幣作爲一個產品來講,沒有區塊鏈技術是做不出來的。回過頭來,Web3 的價值現在更多的還是體現在金融領域,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在一些文章中說過,他希望 Web3 能夠產生更多非金融的用例,例如還比較的小衆或者說受衆面並不是那么大的場景,不是那么普惠的一些場景。
我個人對金融行業並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在我的個人印象裏,傳統的金融行業其實是一種經過多年發展層層積累出來的復雜行業,我覺得 Web3 其實能夠打破它的規則,可能更加的簡化,DeFi 後面可能會有很大的進展。
Tim:
我們接下來要聊的問題就是 Web3 價值的爭議在哪裏?
我覺得爭議比較多的,一個層面是 Web3 的資產沒有保障,比如我的微博號被盜了,我給客服打電話說我的密碼被盜了,只要通過證明手機號等可以重置密碼,所以他的資產還在。而在 Web3 中,用戶證明是账號的擁有者,只有持有私鑰,假如私鑰被盜了,那么你所有的資產都可以被黑客輕松轉走,但是 Web3 不存在所謂的平台方,無法去找他們幫我找回來账號,沒有這種機制,所以很多人就覺得 Web3 的資產安全性是一種倒退。
第二個層面是智能合約的安全性,有一些項目本身的代碼存在漏洞,然後存在這些項目裏的資產一夜之間被黑客盜走了,這些資產也是找不回來的。即使是开發者和貢獻者也並沒有權限來做這種事情。
Jiang:
我覺得這是 Web3 早期的一些表現,回顧互聯網早期的時候,也不安全,當時在互聯網上支付、花錢的時候也比較膽战心驚。這需要一個過程,就好比現在“Web3 需要用戶自己管理私鑰”是一幫極客搞出來,在用戶體驗方面,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優化。
就恢復账號來說,還有其他方案,例如 Vitalik 提出的 Soulbound 靈魂綁定,例如用社交手段去恢復账號。其實還是有很多的解決方案值得探索,我認爲 Web3 的账號系統和 DID(去中心化身份)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說指紋、面部生物特徵等方式,不見得一定是私鑰,但私鑰一定是最後手段。
Tim:
早期接觸區塊鏈的用戶大多是技術出身,所以覺得私鑰丟了並不是什么需要爭議的地方,但是對於普通用戶來講,使用私鑰和簡化了的助記詞來保存他的账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最近幾年有很多加密公司开發了新的解決方案,比如說社交恢復、硬件錢包、多方管理的錢包等。創新雖然很小,但是能夠在用戶體驗上帶來提升,這個解決方案就能很快證明它的價值。
Jiang:
我覺得我們這種搞產品、搞技術的开發者實際上是處在一個“黃金時代”。
我覺得 Web3 是創業歷史上技術人士地位最高的一個時代,因爲有太多東西都是技術驅動。幾年前,我看過一篇文章叫做《胖協議瘦應用》,之前 Web2 都是應用爲王的,开發者在每個公司都是做底層。
但到了 Web3 就不一樣了,Web3 是一個大規模協同的體系,它不像是 Web2 去了 BAT 等大廠,最後發現每個公司都有一堆類似的團隊在做一樣的產品,但是團隊與團隊之間都根本不溝通,而 Web3 是“胖協議”,底層的基礎設施例如 ETH,非常的值錢,而且投資人也非常的認可,所以大家如果找到了一個比較踏實的、比較好的方向做初創公司,融資還是非常容易的,甚至說不考慮 VC 的融資,自己發幣,也是可行的。
所以 Web3 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從技術出發而且技術作爲主導的時代。
Tim:
雖然幹的事情差不太多,但是在 Web2 時代,無論是騰訊系還是阿裏系,就算是同一個鏈接,在他們的軟件裏都是不通的,例如提示這個鏈接“有安全風險”,更別說有什么公共的 API 了,實際上用戶對於這個現象只能捏着鼻子忍受。
但是 Web3 在這種事上就跟 Web2 有很大的區別,雖然他們看起來差不太多,都是網頁,也是一些相同的交互,“登錄按鈕”頂多換成“連接錢包”,但是業務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Web3 背後的業務邏輯是寫在智能合約裏面的,智能合約是开源的,所有人都可以審查代碼,所以 Web3 所有的產品都是透明的,它們又同時存在於 Web3 生態系統,所以不會產生生態上的巨大割裂感。
此外,智能合約又形成了一個可組合性,而可組合性又是一個創新的點。打個比方,我想把淘寶、微信、抖音的一部分功能組合起來,給用戶帶來便利,但是 Web2 連鏈接都打不开,但在 Web3 中开發者可以組合任何的協議,給用戶帶來使用上的便利。
Jiang:
其實可組合性是非常的重要的。
實際上我自己抽象的認爲,Web3 的價值是一種激勵機制,激勵大家去創造更多的價值,然後再合理的分配價值,是這樣的一個新的趨勢。
而我們當下的互聯網趨勢已經走到頭了,一方面,互聯網公司都變得很大了,根本沒辦法整改了,比如說推特的創始人 Dorsey,他已經根本改不動現在的代碼了,所以才選擇另起爐竈,構建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Bluesky,還搞了一個 Web5 的概念,總而言之他的動機是出於對現狀的不滿。
我覺得年輕人更應該學習 Web3,因爲這個圈子裏面有特別多的有才華的开發者。雖然以前還是相對小衆的一個領域,但現在,全球範圍內有很多能幹的人都在這個領域深耕,所以有能力、有夢想的年輕人應該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Tim:
剛才你提到 Web3 領域裏面有很多工程師活躍,從行業來說其實不全是這樣,只是工程師有優勢做產品,但便利性也就這么多了。比如說在 DAO 領域裏,傳統的創業者和用戶在裏面也玩的有聲有色,也不需要太多技術背景,因爲已經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和工具隨便使用了。有人之前問我沒有技術背景能不能在 Web3 中做一些事情,在 2022 年,我覺得這個障礙不是特別的大。
Jiang:
我主要說的是技術人員應該更多投入到這個領域,也不是說純技術就可以解決問題,運維能力也尤爲重要,你看 ETH、Solana 等區塊鏈,它們原生代幣的價格高的原因就是在於核心團隊有超強的運營能力,所以運營是非常重要的。
Tim:
很多人關注區塊鏈,雖然區塊鏈的核心是技術,但是從運營角度來講,一個項目形成了一個自己的社區,用戶自發來傳播,會比傳統的產品推廣更加有效,如果項目沒有核心社區,在 Web3 是行不通的。
我們在做 Web2 的時候會用到許多常規手段,例如營銷,把產品賣出去,我們就能獲得利潤。但是 Web3 的大部分項目需要有品牌和社區,解決“用戶爲什么來用我們的產品”這個問題,社區才會產生凝聚力。
Jiang:
這個也很重要,其實這個在 Web3 挺獨特,有點類似於开源社區的運營,他在建立產品的時候還需要建立一個很好的社區,現在 Web3 還比較早期,還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好的方面是大家能一起貢獻,大家是一個社區,有一堆志同道合的人來共同決策方向,而不只是核心團隊。有時核心團隊做出的決策也未必是正確的,有社區的參與和出謀劃策,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Tim:
我先說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就是有一種觀點說 Web3 目前商業價值並不大,價值更多來自於一些類似龐氏騙局的產品,劉老師怎么看?
Jiang:
只從外部來看,其實很難判斷一個產品是不是旁氏。
真正的旁氏,是主觀上就是騙人的,因爲團隊就沒想幹什么事,只是來忽悠,這種是典型的旁氏。美國的一些監管部門列出的旁氏特徵,就是回報率特別高。
我覺得有好多人說旁氏的時候,其實關注的是說項目現在沒有什么收入,它其實是靠新的用戶“接盤”來維持。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其實不能作爲判斷旁氏的依據,讓我們思考一個極端的問題,“人類社會是不是旁氏”,如果按上述依據,一個社會,沒有新人了,比如說有些科幻片裏,人類都失去了繁殖能力,是不是也會崩潰?但你不能說這個社會是旁氏對吧?所以現在很多創業項目,包括已經上市的公司,如果最後它失敗了,沒有真正支撐它的市值或者它的估值失敗了,那你說是不是旁氏?其實很多不是的。
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這個事,關鍵還得看,某個項目的團隊是不是真的在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這才是一個真正要去判斷的重點。
Tim:
我們拋开這些有爭議的問題,我們如果來細分一下 Web3 上的項目,它背後到底給用戶提供了什么東西,我簡單分爲 3 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偏金融的場景。在最近幾年,區塊鏈行業最活躍的一個領域,叫做去中心化金融(DeFi),DeFi 領域裏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借貸,普通用戶實際上都是有借貸的這種需求,比如說我有一種資產,我用它去借貸另外一種資產,這種叫做抵押貸款。
抵押貸款實際上在目前的傳統金融領域裏,門檻還是非常高。但是在 DeFi 裏,實際上就是它可以做到一種無許可、無門檻的使用方法。我可以把我的第一種資產抵押在裏面,然後我就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審批立刻拿到我想要的另一種資產。比如說用戶有一些比特幣,他現在要交房租,他沒有流動資金,他就可以把他的比特幣抵押在裏面,然後去借一些美元,再去把他的房租交了。而我們在傳統金融裏,想要抵押貸款,需要去跟銀行打交道,需要去跟金融機構打交道,它們還會審查看你的資質,這種流程實際上是很不順暢的。
像 DeFi 的借貸、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傳統金融領域裏用 Web2 中心化的方式也能解決,但是效率、透明度、信任度相比來說弱一些。所以 DeFi 也是主流用戶目前比較關注的領域。
第二個方面是數字商品,也就是 NFT,這也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如果未來有了虛擬世界,也叫所謂的元宇宙,在元宇宙裏,用戶會在裏面創造很多具有所有權的數字商品。
大家不要急着認爲 NFT 就是圖片,憑什么值錢。NFT 這個市場不容忽視,各種各樣的傳統收藏品,包括原來的郵票等,其實還是有很多受衆的,包括藝術收藏品啊,都有很多受衆,將傳統收藏品轉變爲 NFT,只是 NFT 剛出圈的一種方式,以後很可能會成爲一個非常普遍的事情。
我覺得圖書出版也可以考慮 NFT 的方式,因爲目前我們閱讀的圖書實際上都是在電腦裏面完成的,都是數字化操作,比如說我們用一些讀書軟件,把一些書看完了,其實也沒有給圖書出版付費,我們只交了軟件的會員費。但是圖書出版付費是另外一回事,圖書閱讀消費已經完全數字化了,但是圖書市場本身還是傳統方式來運作,所以是很有機會把它變成 NFT 這樣一種模式的,Jiang 老師在這塊有哪些思考?
Jiang:
這是我現在正在琢磨的事情,因爲大家知道其實出版業的轉型目前是直接變成電子書。Kindle 現在在中國都停止服務了,很大的程度是因爲收益不符合預期,大家可能不知道現在紙質圖書在中國大概是 1000 億的市場規模,但是電子書可能最後做起來,只就做到一家公司分 10 億,(當然不算那種網絡小說)所以基本上這個賽道沒有做成。
那我們接下來怎么做?其實問題很明顯,從本質上來看,它實際上是一個圖書,實際上屬於創作者經濟,問題在於“這個作者寫的圖書,有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好,讀者怎么給他錢”,出版社其實是一個中間商,編輯、制作、發行、銷售,這個價值鏈上的很多價值怎么去分配,只有出版社決定。
大家思考一下,假設我們在 Web3 中出書,很可能有這樣的一個模式:作者、出版商(平台)、讀者所有人在這裏參與,最後這個書賣了很多,每個環節的人都會分到一定的價值,這樣的話能鼓勵更多人來參與這件事情。
Tim:
我要說的第三個方面是新的 Web3 領域,叫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一種組織方式的創新。Jiang 老師剛才提到的 Web3 出書方式就是 DAO 的方式。如果用 DAO 的方式,讓很多感興趣的人參與進來,豐富每個環節還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目前 DAO 已經有一些現成的工具,比如說剛才提到的我們利益分配的問題,也有工具來讓 DAO 成員參與表決,這樣整個 DAO 可以共同思考這個事情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雖然說 DAO 是組織方式的創新,但是它實際上不只是一個技術的問題,它還是用 Web3 這個基礎設施,用區塊鏈這個基礎設施來解決一些問題。
我們原來可能用公司化的方式不一定能解決好一些問題,就像 Jiang 老師剛才舉的圖書出版例子,實際上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場景,可以用 Web3 的方式來進行升級,去做一些重構,可以把這個事情做得更有意思。
Jiang:
其實公司這個模式有它的好處,但是它也不靈活。比如股權,一开始股權就定了,但公司在從創業开始到後期發展,到底誰創造的價值多?如果這個公司做到一定價值/規模的時候,你就發現其實也很難談合夥人的貢獻有多少,大家判斷的標准也不一樣。往往有些公司到了這個階段時就會出現問題,因爲價值分配不合理。大公司更是這樣,實際上每個人在公司真正創造的價值和回報不是很公平,也不是很透明,更多的是因爲你上一個工作的薪資基礎上再分配的回報。
在 Web3 或者 DAO 中,就是按你創造的價值去評判,更多貢獻更多回報,而且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階段不斷的調整這個利益分配。你只要做了貢獻,你就會獲得代幣。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新的地方。
其實某種意義上,比特幣就是一個成功 DAO,只不過那時候沒有這個概念而已,雖然它的價格最近跌了很多,但是它還是萬億級的一個事業,全世界目前也沒幾個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大家想想,比特幣的創始人是誰?比特幣有沒有公司?有沒有專業團隊去維護它?許多自發的比特幣相關公司、开發人員參與進來,共同維護它,使得它仍然能夠保持這樣巨大的價值。比特幣已經證明了 DAO 這種新的組織模式,是有效的。
Tim:
剛才提到了很多關於 Web3 的工作方式、組織方式,都是很有意思的。下一期我們更多的來展开去去聊一聊。
風險提示:
根據央行等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不對任何經營與投資行爲進行推廣與背書,請讀者嚴格遵守所在地區法律法規,不參與任何非法金融行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是浪潮還是泡沫?Web3 的價值應該如何判斷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9516.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