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因為害怕風險,所以不願踏出投資的第一步。
誰都不喜歡虧損,但是完全不冒險,有可能累積財富嗎?
有些人認為儲蓄帳戶、定期存款之類的產品風險較低。但我認為天底下所有的財務決策與金融產品,都有一些風險(至少有一些限制)。
以定存為例,即使本錢不會減少(永遠要記得看產品說明的那些小字),但報酬率(存款利率)卻低於通膨率,那長期而言,你的錢的購買力其實是下降的。
現在的五澳元,十年後買不到同樣多的東西。所以很多人明知道投資項目的價值難免會有下跌的時候,也還是堅持要投資。
要特別小心所謂的「零風險」理財產品。
要是有人對我說,投資這個一年的報酬率可達百分之十,而且零風險,我的大腦一定會警鈴大作,因為投資本來就有虧損的可能,誰也不能保證絕不會虧損。
這是很多人在理財路上掉入的陷阱。
要是有人向你保證會獲利,說你的本金不到一年就會翻倍,或是推薦保證會成為下一檔飆股的股票,你就該提高警覺。
我認為與其追求零風險的理財工具,不如盡力降低投資風險,追求平靜無波的人生。(要是因為投資,搞得自己膽戰心驚,那可快樂不起來!)
千萬不要把應急基金,或是短期內需要動用的錢拿去投資。
這是因為你的投資部位在某一天、某個月或是某一年,可能因為你無法控制的原因(例如全球疫情)而下跌。
股票與ETF之類的投資,通常至少要放眼五至十年的長期。這些投資需要長時間慢慢成長。
投資人會虧損的原因之一,是一看到投資部位價值下跌,就嚇到慌忙賣出。倘若你在投資之前,就知道市場會有起伏,看見自己的投資部位下跌,就比較不會恐慌賣出,因為你知道這是必經之路。
你滑著Netflix,在思考要看哪個節目。有幾個推薦的節目看起來不錯,你能看見其他觀眾正在看哪些節目,還能看預告片。但你很有可能滑了一小時,還沒決定要看什麼。
這就叫分析癱瘓。分析癱瘓會害你無法享受電影之夜,還會害你無法累積財富。
現在的我們從銀行帳戶到投資機會,擁有的選擇如此之多,即使看了那麼多評論,比較過費用,也分析過優缺點,卻感覺還是很難做出最妥適的決定。
而且擁有更多選擇也不會更快樂。心理學家貝瑞.施瓦茨甚至主張,「我們的選擇越多,心情反而越糟」。
好不容易做了決定,又擔心做錯了決定,施瓦茨稱之為「決策幽靈」。
我們有這麼多選擇,自然會想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會想一直研究、研究、研究,那要如何避免分析癱瘓?
分析癱瘓說穿了就是決策問題,所以我們就當成決策問題處理。買股票需要經紀商帳戶,對於我認識的人而言,選擇經紀商帳戶很容易引發分析癱瘓(第八章會詳細解說)。接下來我會告訴大家,如何因應這種分析癱瘓。
建議你在決策過程中做筆記,往後就能從你做出的決策歸納出心得,也能思考你當初為何如此決策。我建議以下列方式進行:
首先你必須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搞清楚困境何在。先寫下所有你認為在決策之前,必須知道的資訊。
要是沒完成這一步,你就會困在沒完沒了的研究,永遠都覺得無法做出選擇。
再研究你寫出的資訊,寫下你的發現。這就是你往後決策的基礎。
按照你的發現,列出選項。再將選擇的範圍,縮小到符合你的需求的三個經紀商帳戶。選項若是超過三個就會太多,難以抉擇。
現在要開始嘗試。給自己一段時間,在你選出的三家經紀商開戶試用。記下這三家的優缺點,評估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重點是要訂出試用期過後的決策日,使用你最終選定的帳戶(要記住,選定之後並非不能更改)。最好能找一位朋友監督你的決策流程。
決策的時候到了。依據你蒐集的資訊,以及試用各家經紀商應用程式的經驗,做出最能解決你的問題的選擇。
這個選擇不需要完美,但你必須做出選擇。
要記住,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比方說你不選擇在哪一家經紀商開戶投資,投資的時程就會延誤。這也是一種選擇,也許對你來說是正確的選擇,但重點是你心裡要有數。
如果你也有分析癱瘓的問題,那最好提醒自己,理財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
人生充滿變數,一味追求完美,就會遲遲無法行動。所以要摒除追求「完美」的心態,了解的資訊只要夠踏出小小的第一步即可。
你走的每一步,都有助於增強信心,不必等到有了信心才要採取行動。
現在要請你找出一件已經讓你陷入分析癱瘓一陣子的事情,再想想現在能做出哪一個小小的行動。
(本文摘自真文化出版《用錢買快樂:找到自己最重視的價值,好好理財,穩穩投資,財富就能幫你買到時間和快樂》,作者:Kate Campbel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害怕風險...做了研究仍舊不敢開始 專家:陷入「分析癱瘓」、投資沒有完美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2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