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道說區塊鏈
昨天在文章中反思本輪行情的主敘事時,不由自主地又提到了AI。而提到AI,我突然想到今年新出現的一種利用加密資產爲AI融資的新模式:IMO(Initial Model Offering)。
它是由基於以太坊的AI項目ORA(ora.io)所提出的。
在詳細解釋IMO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AI的核心要素。
AI的核心要素有三個:算力、模型和數據。
這三個要素目前全都被中心化機構/公司所壟斷:
算力方面處於壟斷地位的就是英偉達。
模型方面處於壟斷地位的就是以OpenAI爲首的互聯網大廠。
數據方面處於壟斷地位的就是搜索引擎巨頭。
這種壟斷局面一直都是科技界尤其是加密生態中的創業者們所不愿意看到的。這幾年興起的一大堆所謂“AI + Crypto”項目中的某些項目就在致力於解決這些要素的壟斷問題,希望將它們去中心化。
但是,這些要素中的每一個都需要巨額資本的投入,即便是最終實現去中心化,但在項目的啓動階段依然需要大量資本。
IMO就瞄准了項目啓動階段爲項目提供資金這個切入點。
但它只專注解決三個要素中的一個:模型。
那什么是IMO呢?
按照項目方的解釋就是將AI模型用代幣化進行融資的一種手段。
說到代幣化融資,經歷過2017年牛市狂潮的投資者馬上就會想到1CO。
那是用以太坊ERC-20代幣對項目進行融資的一種手段:
項目方將項目代幣以一定的價格進行發售,投資者用以太坊买入這些代幣。項目方拿到這些以太坊後就有資本進行項目的开發和推廣了。然後代幣持有者可以分享項目代幣所代表的權益。
IMO在形式上和1CO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只不過融資對象有所不同:1CO融資可以用來开發任何加密項目,而IMO融資則是專門用來开發AI模型。
按照ORA對IMO的詳細解釋,它通過將开源AI模型代幣化,爲項目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並實現由社區推動的發展。項目方通過對AI模型實施IMO,發行相應的ERC-20代幣,投資者參與購买這些代幣並享有代幣所代表的權益。
這個應用從形式上來說沒有什么大的創新,但在場景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特色,它至少爲开源AI模型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思路。
我似乎沒有見到過此前有哪個AI模型團隊用這個方法進行過融資。
但這個思路走不走得通還有很多疑問有待驗證:
- 以這種方式融到的資足夠啓動一個AI模型的开發嗎?
- 即便有團隊用這種方式开發AI模型,它的使用場景在哪裏?在蘋果都开始集成OpenAI模型的情況下,這類模型和OpenAI的模型相比會有優勢嗎?
- 現有的AI模型到目前爲止都沒有產生可見的商業價值,這種模型能產生商業價值嗎?
- 即使這種方式能夠成功,可它一旦鋪开做大遲早會踢到監管的鐵板,屆時該怎么處理?除非它做出來的模型能迅速成長到像以太坊這樣難以撼動的地位。
上面這些疑問還是假設這種模式都用在正面場合的情況,如果這種模式也被大量用於魚龍混雜的場合那後果恐怕同樣會像1CO那樣不堪設想。
總之,它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很高的風險。
不過任何創新的想法一問世從來都是充滿疑問和挑战的。這個項目雖然一大堆不確定但在我看來起碼要比一大堆披着AI外衣實質上沒有任何新東西的所謂“AI + Crypto”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解讀AI融資的新模式IMO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22140.html
標籤: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