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場用地僅剩22處,中壢、八德、觀音等多處新重劃區不斷要求新建傳統市場,方便採買;市內多座既有傳統市場卻相繼被點名營業狀況不佳,是否需增設市場陷兩難。市府經發局表示,將研擬市場進退場機制,包括老舊市場是否轉型活化、是否興建新市場都會納入評估。
桃園市近年來活化多個傳統市場,如桃園區東門市場歷經大火後荒廢數年,改造後轉型為美食街;中壢區新明市場2樓閒置多年,後轉型為文創市集,但都遇到集客率差、營運狀況不佳等問題,攤商哀嘆快撐不下去。大溪公有零售市場則被議員點名內部規畫不佳、設施老舊,有損市容。
考量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傳統市場沒落,經發局近年陸續解編多處閒置市場用地,目前全市市場用地僅剩22處,但另方面,中壢、八德、觀音等新興地區居民則疾呼新建傳統市場。
觀音區草漯裏長呂坤遠、議員吳進昌表示,隨都市計畫發展,草漯地區戶數不斷增加,鄰近鄰裏共有7345戶,調查也顯示100%裏民都同意設置傳統「菜市仔」,呼籲市府盡速規畫。
經發局市場科長廖振鴻坦言,全市15個傳統市場發展不一,部分營運狀況不佳,頻遭民代和審計處檢討,因此市府正研擬機制,評估市場到什麼程度需要轉型、活化甚至退場。
多地盼設傳統市場滿足採買需求,廖振鴻說,部分市場用地現作為停車場、綠地或球場使用,只要地方提出建議,經發局就會評估,不過畢竟開發經費龐大,若營運不佳、人潮稀落變成「蚊子市場」也不好。
廖振鴻說,市府仍會調查了解民眾是否真有傳統市場需求,確立定位後再做後續規畫;針對草漯市場,6月已透過裏辦公處進行調查,預計7月底前回收及分析,預計朝促參方式開發。
議員謝美英認為,新建市場評估與既有市場維護是兩件事,市府需針對不同市場有不同規畫,不能混為一談;老舊市場轉型不易,漸進式調整、不影響店家及消費者是首要考量,希望經發局全面盤點,對症下藥才能解決長年沉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傳統市場式微 增設與否陷兩難…桃市擬「進退場機制」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1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