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海島國家,行政院2020年推「向海致敬」政策,其中一項目標是讓國人親近海洋。實務上水域管理單位多,橫跨海委會、漁業署、觀光署、水利署及地方政府。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航海系助理教授方凱弘直言,水域權責破碎、無系統化,管理作為常是一刀切全面禁止下水,「頭痛醫腳、腳痛醫頭」對安全毫無幫助。
每年夏季民眾到溪間、海岸遊憩,溺斃意外層出不窮。消防署統計,2018年至2022年每年平均有902人溺水,地點在溪河佔44%、海邊23%居次,有54.7%集中於6至10月夏季,通常一遇到溺斃意外,地方政府第一反應是先畫紅線,禁止民眾下水,例如過去曾遊客如織的淡水沙崙海水浴場,早年多人溺斃封閉,現已不復往日榮景。
方主張,政府應該思考以負面表列取代正面表列,讓民眾知道該區不能用哪些浮具;分級管理取代分區管理,讓經過訓練且持有證照者,依據不同等級去不同區域遊憩,而非限制部分溪流、海域,不僅救生員人力不敷成本,也無法讓民眾了解水文。
方建議,應提升救援能量取代禁止、懲罰,例如基隆大武崙去年發生溺斃意外,市府設置一條紅線在海面上,簡直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對安全助益有限,應向民眾宣傳紅線為救援線,若被海流帶走要緊抓求救,但方也肯定基隆市府,後續在大武崙設置免費救生衣提升救援量能,而非禁止下水是正確態度。
台灣開水聯盟召集人李元治表示,阻擋民眾接觸水域、斷絕安全學習,是發生溺水一大原因,當有人在無救生員情況下溺水,若只等待救護人員,恐錯失救援時機;反之,若附近有人正進行水上活動,或是路過民眾有攜帶浮具,才有機會及時救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水域安全SOP只見:禁止下水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1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