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下修第1季經濟成長率,到4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比預期弱,再到近日出爐的5月ISM製造業指數及4月職缺數都低於預期,美國經濟成長減緩跡象紛至沓來,引起財經媒體、銀行、券商、研究機構和經濟評論者關注,美債殖利率也連續四日下滑。這顯示美國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終於來臨了嗎?
經濟學家與分析師對一連串經濟數據轉弱有兩種反應。
一種反應是:勞動市場恢復正常,工資和通膨壓力持續減輕,聯準會(Fed)政策因此可以由緊轉縮了。
持這種觀點的包括Lazard首席市場策略師坦普。他說:「Fed應開始放鬆政策的證據逐漸累積...今天的勞動報告跟4月通膨數據改善合起來看,應促使投資人開始調高對Fed降息機率的預測。」
第二種反應是:這看來是好事,但若成長真的減速慢行,到某個時點,消失的將不只是職缺,而是工作本身。那就很糟糕。所以,Fed,拜託,開始降息,免得情況急轉直下。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就持這種觀點。他在紐約時報專欄寫道:「尚無數據吶喊:『衰退將至』,但已有風吹草動。4月通膨調整的消費者支出稍稍滑落,廣受矚目的製造業指數暗示疲態在進行中。還談不上警鐘響起,但風險平衡顯然已轉變...通膨看來像昨日問題,得開始擔心衰退的可能性...我認為,Fed應開始降利率,事不宜遲。」
這兩種反應似乎都有憑有據,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檢視4日公布的美國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可知,4月職缺數急縮至大約806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837萬人,並且降至2021年2月來最低水準。這使得職缺與失業人數比率如今降至1.24,看來與疫前常態水準相仿。
Fed理事沃勒之前就預言,在這個周期,勞動需求降低的表現形式將是「求才數降低」,而不是「工作流失」。他指出,回顧歷史往例,這種現象通常見於工作空缺率高於4.5%時。目前職缺率已從2022年春季觸及的8%頂峰降到5.1%,且持續穩定下滑中。
當前趨勢若是持續下去,推測未來工作將流失、伴隨著經濟衰退,絕非狂想。問題是:此刻美國經歷的究竟是重返疫前常態,還是經濟急轉直下?
再檢視消費者相關數據。儘管單月PCE數據疲弱不足以構成經濟減速,但可支配所得降低的確是個兇兆。再看零售銷售報告,4月銷售持平,但這套數據近幾季來一直起伏不定,所以也難據此斷定消費支出活力是否真的減弱。
至於第1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下修至1.3%,與去年第3季和第4季強得出奇的成長率相比,下滑之快也許嚇壞一些人;但1.3%仍是紮實的成長率,且與美國趨勢成長率相去不遠。由此看來,這可能呈現一幅「良性正常化」的經濟景象。
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出自於信心調查報告,例如ISM製造業指數。周一公布的數據十分糟糕,尤其5月新訂單指數從4月的49.1猛摔至45.4,是2023年5月以來最弱,且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49.4。指數低於50指向景氣萎縮。
但Strategas經濟學家李斯米勒認為,現在斷定美國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已到,還言之過早。他指出,就這個景氣周期而論,有兩項指標證明最可靠:失業率和信用利差。這兩者之前都顯示,眾所疑懼的衰退並未降臨。目前,這兩種指標看來都還好。
李斯米勒寫道:「經濟可能減緩嗎?的確有可能。但那不正是緊縮貨幣政策理應產生的效果嗎?如果達此目標,又未推升失業率,那是好消息,不是壞消息。」
TS Lombard經濟學家柏金斯呼應這種觀點:「(4月數據)許多都是雜訊。」正常的季節性型態被疫情砸爛了。真正能區別正常化與衰退風險的是失業率升高,因為失業會降低支出、降低企業營收,進而降低投資。
因此,7日(周五)公布的5月非農就業報告格外重要。
但總經政策研究機構Employ America執行董事阿瑪納斯指出,在低失業率(目前仍低於4%)與工作適齡就業與人口比率持穩(高於60%)的表象下,掩蓋著一個頗令人憂心的問題:失業率之所以這麼低,理由之一是員工辭職和企業裁員數仍低,這顯示勞工和僱主都怯於冒著改變現狀的風險,而這又遮掩住「招聘率低且持續下滑」的現實。
阿瑪納斯說:「如果招聘持續減少,我們就遭遇麻煩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國經濟跌向衰退vs回歸正常? 周五非農就業報告見真章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09778.html
標籤:美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