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很簡單,問得好、答得對不容易。對答間產生誤解,往往出在「說得很清楚,聽得很模糊」,雙方只聽(說)自己想聽(說)的,其實都在狀況外。
《呂氏春秋.審應覽》楚國的柱國莊伯,大概在屋子裡辦公,想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於是請父親去看看外面的太陽(方位),他的父親看完後告訴他「太陽在天上」。
莊伯知道老爹沒聽清楚,於是補充:「你看到的太陽是怎樣?」得到的答案是「很圓」;莊伯只好直接問:「(現在到底是)什麼時候?」他的父親說:「現在」。
古人和馬的關係密切,從馬的牙齒(前面的叫齒,後面的叫牙),可以了解馬的年紀,所以自謙年紀老大沒有成就,會說「馬齒徒長」。
有一次,莊伯問養馬的人:「馬齒如何(馬的年紀多大了)?」養馬人數學能力不錯,回答:「齒12顆,牙18顆,共計30顆。」問是問了,但是沒得到答案,回答也回答得很清楚,但是弄錯主人的意思;假設現場另有其人,聽到這樣的對話,不知道會不會笑到肚子痛?
聽到問題,必須先了解問題才好作答,隨意回答等於沒回答。
這就像收到客訴單,業務單位在「異常說明」欄位填寫:客戶反映不好用,製造單位在「原因分析」順著寫道:好像不好用,傳到品管單位時,接著寫:同意分析,主管看完批示「換個好用的給客戶」,看起來有處理,同樣讓人無語。
《墨子公孟第48》墨子問儒者說:「為什麼學習音樂?」儒者回答:「為了音樂。」
墨子提出糾正:「你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我問你:『為什麼蓋房子?』
你說:『冬天避寒,夏天避暑,也可以用來區隔男女。』就表示你告訴我蓋房子的原因。」
「但是我問你:『為什麼學習音樂?』你回答:『為了音樂。』等於:我問你『為什麼蓋房子?』你卻回答:『為了蓋房子』一樣」。
提問題的人,為了得到正確的資訊,以便採取行動;或是想知道真正的答案,解除心頭困惑,必須留意:
一、提問的內容方式,必須明確清楚,而且考慮對方的程度、理解能力。
二、簡問可能得到毫無幫助的簡答,太複雜可舉例,不要認定對方「就」應該知道。
三、提問時機、地點的恰當性,牽涉到回話者利害關係,能否講出真心話。
四、接收回話必須釐清答話含意和真偽,事關重大要進行查驗確認。
至於答話的人,為了避免錯解錯答變成笑話,則要考量:
一、是否清楚明確問的內容與個人知識經驗相結合。
二、對灰色字眼,確認釐清,勿逕自認為對方就是這個意思。
三、回應內容注意時機地點、內容,而且已經確信和驗證。
四、敷衍回應,讓人覺得漫不經心,不僅讓人看輕,甚至惹禍。
優質的對話,問者認真發問,答者謹慎回答,兩者角色有時互相切換,建立共識默契,更容易得到優質的答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古書今贏/正確問答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0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