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議員張碩芳今天在議會總質詢指出,桃園早療疑似發展遲緩通報案件今年1月到4月合計1204件,這是已經完成鑑定的小朋友,還有很多未完成,主因是專業機構和人手不足,造成早療評鑑塞車,排隊要等上1年多的時間,所以光看數字,不難得知還有很多未完成評鑑的黑數。
張碩芳強調,如果是發展遲緩兒又未完成鑑定,很可能因此錯過0至6歲早療黃金期,市府團隊要跨局處並和民間機構合作,提升桃園早療服務量能。
婦幼局局長杜慈容答詢證實,1204是完成評鑑各機構通報的人數,也確實還有一些在等醫院聯評的幼童,桃園做這方面聯評的醫療院所比較少,不過全國也都有塞車的情形;目前為了解決塞車加速聯評,今年從原有的8家聯評醫院擴展到9家,量能會從1600人次擴展至2500人次。
副市長王明鉅答詢,早療聯評塞車原因也包括有的幼童不需要聯評,但是家長認為有需要,結果和需要聯評的小朋友一起等候,出現量能不足的情形。
他說,目前朝幾個方向處置,包括中央提供聯評的補助機制,桃園市政府也會協調醫療機構包括醫院、醫師、治療師,希望在短時間內擴充量能,另外也設法由桃園市自己成立早療診所,為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做聯評,目前正在籌畫,最困難的是人力,過去因為誘因少,所以小兒科醫師和專責的治療師紛紛離開這個職場,很可惜,希望用各種方法找回專業人才留任,讓每年約有2000位不能及時獲得聯評的小朋友,能順利聯評,以後就不會有塞車問題。
張碩芳指出,早療不是只有聯評,也有情緒管理問題,這還不是自閉或過動,她就幫助過這樣的母親,提醒家長還在讀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情緒不穩定,這樣的幼童到國小就可能成為霸凌或被霸凌的兒童。很多家長想諮詢專家卻求助無門,也因為沒完成鑑定無法使安置機構的特教資源,去年還有兩家機構提供資源,後來一家退出,另一家雖然還有名額但也只服務中重症,資源更稀少,家長更是無助,孩子的學習權益也因此被扼殺。
王明鉅不諱言指出,發展遲緩兒上小學後還有些資源可以幫忙,但是學齡前的小朋友整體照護資源仍有待加強,市府也在努力建立相關資源,但是需要一些時間,醫療人員能留任是最重要的關鍵。
王明鉅也坦言,桃園市目前缺乏專業醫療人員,要設法增加醫療人員擴充量能,找回專科醫師、治療師同時籌畫建立早療診所,以利改善早療評鑑的塞車情況。
張碩芳質詢時也說明,2020到2022年間疫情3級警戒中長大的幼兒,普遍在語言、認知、肢體、情緒等發展較慢,被喻為新成形的「小烏龜世代」。台灣早療幼兒通報人數疫情後創新高,根據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統計,2023年通報人數達3萬4781人,創下歷年新高,與疫情前相比成長逾3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桃2千發展遲緩兒苦等聯評 市府多管齊下解決塞車問題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0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