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興建的縣定古蹟料羅吳氏六路大厝,建築歷經百年滄桑及戰火侵襲之後,建築構造有多處嚴重損壞,亟待搶修。金門縣府投入7676萬元預算修復,今動土典禮,縣長陳福海表示,希望料羅鄉親盡量不要於古蹟高度敏感地帶興建起1棟棟新式建築,破壞天際線,讓料羅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東方聖托裏尼。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此宅為料羅吳氏族人所興建,吳氏先祖源自於閩北秦嶼,清初以航運為業,家業因而大興。由於該地位置是閩北至台灣水路交通要衝中點,因此於清乾隆初年起,開始在此大規模購地建屋。
該建築落成之後,即為吳氏經營臺海商業之中軸要站。清嘉慶年間之後,歷經兩次重大船難,造成料羅吳氏與閩北秦嶼及台灣安平兩地的人力及資金鏈結中斷,家業曾經一時中落,不復清乾隆年間商業繁榮及地方領袖的地位。但此大宅仍為家族祭祀及居住的中心,鼎盛時期,有60人住於此宅中,吳氏宗親稱此六路大厝為「祖公厝」。
民國30年以前,料羅吳氏族人未興建宗祠,皆將神主牌位祭祀於吳氏六路大厝廳堂。民國38至47年陸軍11師34團借用廳堂為住所;吳氏族人移居至左右稍間及左右護龍;又因鄰近料羅運補區,六路大厝提供協助運補士兵臨時休憩使用。
民國47年後國軍陸續遷出六路大厝,大厝的一部分作為料羅村派出所;後又為料羅港「港指部作業所」臨時使用。民國49年代港指部作業所遷出後,大厝成為料羅村「村辦公所」,至村公所新建搬離始恢復舊貌,古厝充分展現了金門閩南的建築風貌特色,具有地域獨特性民間建築藝術價值。
據了解,在823戰役單打雙不打時期,後落屋頂曾在民國58年前後被宣傳彈打中造成屋瓦破壞,當時有稍微修補。至民國60年代以後,公部門各單位即逐年遷出。民國93年吳氏宗祠重新興建完成後,原本家族主要祭祀活動空間遷往宗祠。
該建築格局為雙落帶雙突歸及雙護龍,為金門地區最大獨棟民宅,且是料羅吳氏開基最早大厝,建築整體形制及符號形式豐富,建築木構造精美,極具保存及再利用價值。
文化局表示,本工程預算7676萬元,監造金額432萬2574元,工程決標金額新臺幣6088萬元整施作,預定於115年6月30日完工,未來修復完成後將作為祭祀及民宿的空間,帶動居民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及提升縣民的文化素養,進而活絡料羅聚落,再創金門東南半島榮景新契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下一個東方聖托裏尼!金門縣定古蹟料羅吳氏六路大厝開修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0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