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來,歐洲經濟疲軟但歐洲股市卻勁揚,去年10月底以來漲勢更加速,令許多觀察家感到不解。摩根士丹利首席歐股策略師札沃洛克認為,歐股現在的情況與1995年情景如出一轍,反映大環境轉變帶動一波股市榮景。
1995年,美國已經歷一段升息時期,時任聯準會(Fed)主席葛林斯班宣稱「Fed也許毫不費力就能抑制物價上漲」,由此啟動Fed後來的貨幣政策「轉向」。數月後,德國聯邦銀行(即德國央行,當時歐洲各國央行以德國央行馬首是瞻)也改弦易轍,揮別一連串升息、轉趨降息。央行還沒開始降利率,歐股已尾隨美股大漲。學術研究把接下來的時期稱為「完美軟著陸」。
回顧1995年這段過往,應會更明白歐股今天漲什麼勁。札沃洛克說,歐洲經濟成長與美國相比確實遜色,一如1990年代中期的情況,當時德國和義大利國內生產毛額(GDP)在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後仍呈現零成長。
其他類似處包括:科技創新、勞動市場相對緊繃、美國通膨水準與現在類似且經濟數據大致強健。大致而言,1990年代中期就業和通膨數據一直比預期強,意味Fed降息時點必須往後延,降息步調也比投資人起初預期來得遲緩。
另一個相同點是,如同1995年,對未來央行降息的期待、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可望改善,都強化了後市看漲的氣氛。MSCI歐股預期本益比已從2023年10月股市前波低點的12倍不到,攀升到現在的大約13.5倍,而且持續升高,儘管市場預料Fed在政策「轉向」首年只會降息一、兩次。此外,歐洲併購交易總數也比周期低點急遽增加,如同1995年的情形。就連歐股最近回檔也和1995年一樣,發生在股市上漲周期的同一階段。
除了這些與1995年相似的利多因素之外,還有更多理由讓人看好歐股展望。摩根士丹利分析過去20年盈餘與法說會資料後察覺,歐洲企業此刻正搭上一波利多題材,包括: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資本收益分配(包括買回股票和配發股利)、成本紀律以及合併與收購,都成為歐洲企業主管共通的話題。
而且,歐洲股市不是歐洲經濟的同義詞,也有來自境外企業的貢獻,例如MSCI歐洲指數市值加權營收有60%來自於歐洲以外地區,例如美國就佔25%。歐股最近漲勢強勁,一大推手是歐洲的跨國大企業。例如,MSCI歐洲指數今年來以美元計的漲幅,約有70%由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艾司摩爾(ASML)和思愛普(SAP)驅動。
歐股當然也面臨一些風險。其中之一是美國11月大選,選後倘若政策轉變可能給歐洲帶來風險,但札沃洛克認為這種曝險可能局限於特定個股,而不是擴及整個歐洲股市。另一種風險是外部震撼,如果目前的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或突然爆發某種意想不到的重大風險,也可能使歐股多頭走勢脫軌。但就目前而論,歐股可望像1995年那般,歡樂派對開不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歐洲經濟弱 但歐股近來為何大漲?大摩:1995年歷史重演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0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