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3月23日以89票全票通過俗稱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特首李家超稱這是「等待26年8個月零19日的歷史時刻」,境外評論卻一面倒認定,這是香港沉淪,一國兩制正式宣告死亡,香港從此和大陸沒兩樣。有人呼籲別再去香港旅遊投資,因為風險太高。香港結局如此有很多內外因素,北京認定上海將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未如願,新加坡反而撿便宜,大舉吸納中國資金、企業和人才,取代香港的窗口角色。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經濟前景黯淡,與西方關係惡化,獨裁政府反覆無常,金融環境每況愈下,外資加速撤離中國,中資跟著落跑。中國模糊的國際收支數據中,高達5000億美元資金流向新加坡、杜拜等地。而香港轉口貿易運輸中心地位也下跌,被新加坡取代。
新加坡2021年吸引3315億美元資金流入,比2020年增加59%,是200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新加坡大舉吸收從香港撤出的外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陡升,2022年有逾500家中國企業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包括近年來美國壯大的時尚服裝Shein、抖音(TikTok)、蔚來電動車等,以規避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被國際間稱為「洗星籍」(Singapore-washing)。
中國和新加坡今年2月9日相互開放免簽入境30日,更推波助瀾,今年春節中國旅客前往新加坡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逾960%,都顯示新加坡取代香港,成為中國資金、企業的對外跳板。
新加坡是彈丸小國,但地緣戰略地位特殊,政治軍事依附美國、經濟依靠中國,兩邊不得罪。總理李顯龍常發表親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的談話,但也對中國經濟的韌性抱堅定信心;無實權的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前外長楊榮文近期都盛讚中國經濟好,質疑美國靠美元和美軍維持強大難持久,不同於西方看衰中國論調,以討好中國。
反觀香港,經過前幾年反國安法、反送中和雨傘運動後,如今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等判刑坐牢,民運中堅骨幹逃亡國外,香港淡出國際視野。大陸杯葛下,如今香港金融角色萎縮、經濟低迷,有辦法的人移民國外,香港從董建華90年代末想建數碼港、矽港,後來又有發展中藥港、生物科研等計畫,都因資本短視沒搞成;民間爭取特首普選和充分自治,都被中共高壓擊潰,如今徹底內地化,「香港已經玩完了」,淪為和中國內地無異的城市。
北京冀望上海能取代香港,成為中國新金融中心和唯一對外窗口,但美中貿易戰後,外資外企撤離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間公布,去年流入中國的直接投資只有330億美元,比2022年1833億3000萬美元崩跌82%,創1993年來最低,不到2021年高峰時期3440億美元的10%。
新加坡華語可通行,沒有太大語言、文化等障礙,中星開啟互免簽證,使新加坡吸引大量中國客,吸引富豪移民,企業熱中前往新加坡註冊。據統計,新加坡所謂家族理財辦公室(很多中國有錢人開設小規模企業或掛牌公司),從2020年底約400家,2021年增至700家,2023年已達1400多家。
新加坡生育率低,連續12年未超過1.29,與國際公認的人口平衡標準的2.1生育率差很遠,人口急速老化將影響經濟發展,新加坡大力吸納移民入籍,填補人口空缺。去年約2萬3100人獲公民權、3萬4500名外籍人士成永久居民,中國有錢人佔大宗。
但星國也付一些代價,國際媒體認為中國企業涉及網路兒童性剝削、貪官和非法貿易洗錢等,成為「中國杜鵑事件」,像杜鵑鳥把蛋下到其他鳥的巢中,讓其他鳥類代為孵蛋一樣。國際透明組織指新加坡吸收外資對貪腐和犯罪分子具吸引力,美中關係緊張和中國環境惡化,錢存中國和美國都不放心,上海難取代香港,新加坡因此受惠。
新加坡藉地利和文化,分食瑞士、開曼群島等金融和稅務避風港的利益。新加坡有美海軍基地,軍備防衛靠美國,經濟實用主義靠中國,想維持政治中立的國際形象從美中之間獲利,發展成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新加坡過去曾扮演台海兩岸的「和平使者」,它的彈性柔軟應變,台灣不無可借鏡之處。香港沉淪後很難再起,「一國兩制」夭折,成為台灣的極負面借鏡,新加坡藉機壯大,上海未受益,北京該高興或扼腕,真讓人始料未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香港沉淪上海難取代 新加坡撿便宜
地址:https://www.torrentbusiness.com/article/101027.html